哈沙图村“四定三到、农事户办”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实施方案
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白玉刚书记关于推进苏木乡镇“去机关化”的指示精神,严格按照旗委、镇党委相关文件,结合我村实际,制定本实施方案。
一、目标任务
根据旗委把“机关转作风、干部受锻炼、群众得实惠”作为“四定三到、农事户办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组织全旗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干部深入基层,认真践行“三严三实”,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,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本领,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、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、解决联系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,推动乡镇“去机关化”,打通联系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的要求,我村全力建立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,推动科学发展,为哈沙图村的更好建设提供不竭动力和组织保障。
二、参加对象及服务范围
旗、镇选派干部驻嘎查村和村“两委”全体成员工作。具体安排按照乌兰木伦镇党委、政府要求执行。
三、工作方法
(一)定方式——驻村入户全覆盖。按照市“三到两强”工作制度,推行干部驻村包户工作方式,实现驻村入户全覆盖。
1.干部驻村。旗直部门、直属单位选派干部脱岗驻嘎查村工作,派驻时间为一年,实行一年一轮换。旗、镇派驻干部以村为单位,组建驻村工作组,由村支部书记任工作组组长,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。
2.干部包户。驻村工作组成员及包社干部按照“有户必包、不漏一户”的原则,对我村常住户、外出户进行全覆盖包联,做到“驻村不漏户、户户见干部”。
(二)定职责——服务到户全方位。驻村包户干部要履行联络员、宣传员、代办员、帮扶员和调解员“五大员”职责,将工作开展到户,实现服务到户全方位。
1.联络员职责。包户干部要摸清农牧户基本情况,详细记录《户情日记》,加强与群众感情交流,融洽干群关系,加强与驻村工作组、村“两委”和镇党委、政府的工作联系。我村统一印制“连心卡”向农牧户发放,内容包括包户干部姓名、联系电话、工作职责,方便群众随时联系,做到服务群众全天候。包户干部每半个月至少走访一遍所包联常住户,每一个月至少联系一遍所包联外出户,每周要向驻村工作组汇报一次包户工作开展情况。
2.宣传员职责。包户干部要立足我村实际,学会用群众语言,深入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,突出重点,将各项惠民政策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法律法规、文化科技、乡风文明等内容宣传到户。每月开展一次政策理论宣讲。
3.代办员职责。我村将服务内容、办事程序、办事时限等统一编制成便民服务手册,每户一本,进行全面服务公开,对惠农政策、社会救助、低保发放等信息,进行及时公开。凡是农牧民群众提出的缴纳医疗保险、养老保险、新生儿落户、惠民补贴申请等各类事项,包户干部要提供全程无偿代办服务。每周梳理一次服务群众代办事项,每周向群众反馈一次代办事项办理结果。
4.帮扶员职责。包户干部要围绕我村经济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任务,提供物质、资金、项目和人才支持,努力完成上级党委交办的各项任务,帮助我村组织制定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精准扶贫规划,着力推动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落实,推动我村集体经济发展,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,帮助农牧民增收致富。每季度开展一次生产实用技术培训,每月提供一批务工就业信息。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,并建立精准扶贫档案,每年慰问一次特殊群体。帮助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,提升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本领,规范运行“四权四制三把关”村民自治管理模式,推进基层民主建设。帮助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,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,着力完善农村社区“654”工作机制。
5.调解员职责。实行矛盾纠纷“首问责任制”,明确包户干部为首问责任人,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,建立预警机制。包户干部要做到农牧民群众情绪不稳定时及时疏导、有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时及时劝导;对于苗头性、倾向性的矛盾纠纷,能予以调解的及时调解,一时难以调解的及时与驻村工作组长、镇相关领导对接,联动解决,确保及时化解小矛盾,有效防范大隐患。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工作。
(三)定流程——“农事户办”暖到心。构建“入户梳理—现场办理—代步办理—联动办理—入户反馈—跟踪监督”服务群众“农事户办”流水线,在农户家中解决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问题,努力实现群众办事足不出户,温暖到心。
1.入户梳理。包户干部入户和联系外出户工作过程中,对群众提出的问题、办理事项和意见建议等,进行记账梳理。将群众提出的问题、办理事项和意见建议分为即办事项、代办事项和上报事项,记好工作日志,建好即办事项、代办事项和上报事项工作台账,做到“入户梳理有记录”。
2.现场办理。对梳理出的办理事项,提出解决办法和对策,能在农户家中办理的,及时解决办理,对外出户群众提出的即办事项,能及时解决答复的,通过电话形式,及时回应,做到“现场办理及时办”。
3.代步办理。对梳理出不能现场办理的缴纳医疗保险、养老保险、水电费,办理新生儿落户、婚迁落户等代办事项,实行全程代步办理,24小时限时结办,做到“代步办理限时办”。
4.联动办理。对梳理出的不能现场办理和代步办理的基础设施建设、历史遗留矛盾纠纷等上报事项,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,上报驻村工作组、村委会、镇党委政府,通过联席会议,进行联动办理,实行限期结办销号,做到“联动办理限期办”。
5.入户反馈。对入户梳理情况和现场办理事项在农户家中要即知反馈,对代步办理事项和联动办理事项结果要及时反馈,告知群众,进行全程公开,接受群众监督。再进行新一轮入户梳理,做到“入户服务不间断”。
6.跟踪监督。严格按照镇督导组对包户干部入户服务群众工作情况的要求,通过入户走访、电话查访、公布监督电话等方式,进行全程跟踪监督,做到“跟踪监督不松懈”。
(四)定制度——为民服务常态化。全面加强制度建设,建立健全一批切实可行的制度,保障干部驻村入户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有效运行,实现为民服务经常化、长效化。
1.建立联席制度。我村要牵头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,研究部署和落实驻村包户工作有关任务,每月至少召开1次;要认真配合和支持各级结对部门及包户干部开展工作,建立由所驻村全体包户干部列席的村“两委”联席会议制度,梳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,每月至少召开1次。要加强对“三到两强”信息上报,并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录入工作,逐级联网、及时更新、信息共享。
2.建立考勤制度。我村要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干部驻村包户考勤制度,强化对包户干部考勤管理,确保每周入户时间。包户干部请假时,要严格履行请销假手续,对无故脱岗者,直接取消年底评先选优资格。
3.建立纪律制度。我村要结合工作实际,建立包户干部驻村包户纪律制度。要求包户干部严格遵守密切联系群众、转变工作作风有关规定,不违反党员干部纪律、不增加基层及群众负担,不损害集体利益,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。
4.建立保障制度。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,我村要根据现有条件统筹安排好各级驻村包户干部的食宿。
5.建立监督制度。严格按照镇党委专项督导组要求,对包户干部入户工作进行督查,采取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行,注重听取农牧民反映的干部包户情况,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。
6.建立考评制度。严格按照旗委“四定三到、农事户办”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列入实绩考核来完成工作。我村要通过村党支部评议、群众测评的办法,对镇包户干部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,考核结果与干部年终考核成绩挂钩,与评先选优挂钩,并在村公示栏两级公示。
四、工作要求
(一)主动对接。我村要加强与上级结对帮扶部门对接,负责好沟通和反馈,要把统筹协调和沟通对接工作制度化、规范化、长效化。
(二)认真落实。组建驻村工作队,在联系点建立《民情台账》,每年深入结对联系点不少于8次。严格按照“十个一”的要求,统筹安排各级驻村干部开展入户工作。同时结合实际,细化、量化六项工作制度,健全完善其他配套制度,切实做好“四定三到、农事户办”联系服务群众工作。
五、组织保障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推行“四定三到、农事户办”联系服务群众工作,我村主要负责人要亲自部署、亲自研究、亲自过问,抓好驻村工作队、脱岗驻村干部的选派工作。我村支部书记为“第一责任人”,要扎实做好此项工作落实,确保“四定三到、农事户办”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取得实效。
(二)强化督查问责。在“四定三到、农事户办”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开展过程中,我村要开展自查,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对包户干部进行抽查,对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,群众满意度不高的个人进行通报,并责成限期整改,确保工作扎实推进。
(三)注重宣传引导。村各工作人员要对落实“四定三到、农事户办”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、好做法,及时总结提炼上报。